文章分類


有關阿原記事本

阿原,江易原,記下一些事情跟朋友們分享,也留下自己學習與成長的紀錄。教學課程請見 "阿原小站" 還有阿原開放式課程阿原直播與教學影片阿原生活影片阿原創新顧問公司阿原科幻小說-NC1543、教師教學社團:開源軟體與教學應用
版權:除特別聲明外,本網站之照片及文字等,皆為版權沒有 (public domain, Creative Commons Zero),歡迎使用
*本站累積不少教學與食品安全資料,請善用左上角的網頁搜尋功能,或是網頁右方文章分類整理。

2017/02/27

創新教學就像洗車打臘,對引擎需要大修的車子沒有幫助

本文阿原所寫的內容版權沒有,照片為原作者之自由授權,已經說明出處、作者、自由授權之方式。

Photo: Engine by Nick Vidal-Hall, from flickr.com
I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D-2.0


Photo: Washing Cars by SYA Extreme, from flickr.com
CC BY-2.0
(奇怪,在 flick.com 輸入 car washing 設定可以商業用途,居然出現不少泳裝辣妹洗車的照片。照片作者就是那幾個,怎樣的演算法會把辣妹的照片排在前面?)


阿原的個人經驗
阿原的感慨主要來自自己的教學經驗,次要是聽到朋友的例子,以及自己到高中宣傳的經驗。
曾經我用過不少創新的招數 (就不一一細說),一開始學生還會有興趣,兩節課過去,就無感了。例如有些同仁還禁止學生上課滑手機,或是裝作沒看到,但是阿原都會主動想辦法讓大家拿出手機來查資料,或是讀法規
例如
2013-09-09 開學,這學期阿原的課,就是要鼓勵學生上課刷手機!

有食品法規 (通識或專業課程),阿原轉成 QR code, 請大家用手機掃,連到該網頁去看
剛開始半數的人會拿出手機對大螢幕掃描,幾次課之後,就沒有人願意掃描,那場景真是尷尬。


學校的作法
學校就是配合教育部的作法。阿原在要求創新,但是心態保守的環境中,還是很小心的處理,就怕 "創新未成身先死,常使狗熊淚滿襟" 或是 "有創新無賞,打破要賠"。不過目前為止,學校也沒找過阿原的麻煩,這點倒是很肯定及感謝學校的態度。

教育部的作法
就阿原的觀察,國外有什麼新的點子,教育部就找預算找人去執行。

先來個故事。達摩祖師在傳衣缽時 (西元六世紀),請幾位弟子發表感言,幾位講完之後,達摩祖師說,他們只得到皮或骨,只有慧可站起來,不說話,才是得到精髓。(只有笨蛋讀到故事才會認為慧可大師不講話就是得到精髓。那應該是長時間的互動與觀察)

教育部這樣的模式,然後部份的大學執行,不是壞事。以之前很盛行的開放式課程來說,只是是否得到開放式課程的精髓,或是只得到骨或皮,再或者只得到毛,阿原不是專家,就請讀者們自行判定。

阿原提醒,套句某個在南投知名的教育聚會,有位前輩說的,很多事情,是由老師自發性而起,有興趣的人參與社群,這是由下而上的改革,參與的人都很熱情、願意服務。當教育高層介入,有經費、要成果等,就會走樣,老師們的熱情與意願都會降低。

個人觀察,教育部推行的教學創新,多數只在 "技巧" 的層次,而不是 "觀念" 上層次 (這點跟學校很像)。
這些創新的教學技巧,若是在 30 年前,一定會獲得滿堂彩,原因不是因為教學的創新, 而是學生可以看到畢業後有好的就業機會,有新的教學方法,可以讓我在拿學歷的過程充更有趣。

現在,平心而論,不是創新教學本身不好,是學生看到的是連吃飯都有問題的 22 k 薪水,怎麼會對拿學歷有所期待?怎麼會對創新教學有興趣?

換個角度看,過去幾十年,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若是當時的大學畢業生,其薪水跟物價,就相當於現在的 22 k,各位認為他們還會認真讀大學嗎?  用膝蓋想就知道不可能。所以不是教學方法有問題,不是大學學制有問題,是大環境的改變,這一點阿原為教育部抱不平,推教學創新不是時候。


阿原推測之原因

前人 (二次大戰後的台灣) 願意付出時間為拿學歷而讀書 (與想要得到知識與智慧的讀書不同) 及升學,並不是他們單純相信長輩的建議 (讀書才有出息、書中自有黃金屋),而是看到有比一般人高的學歷,就會有好的工作機會

阿原小時候,這樣的價值依然盛行,等阿原完成義務教育,進入高中,再進入大學、碩士班、博士班,內心深處依然是這樣的價值,只是後來驚醒,不是這麼一回事,請參考

阿原算是很幸運,多次碰壁之後,最後還可以找到教職,比阿原晚畢業的博士,更沒機會 (原因另外談,那不是本篇的重點)

相對來說,現在的大學生出生沒多久,網路就盛行,他們是網路世代,對於使用網路得到資訊,是天生的本能之一,除了肝心脾肺腎之外,手機跟電腦也是重要的人體器官之一。

也就是,阿原認為,這些年輕朋友,看不到年齡相近的學長姐,因為有適當的學歷,而選擇相信學校老師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有好學歷才有好工作。

這裡阿原要貶低一下學校老師,多數老師 (不是全部老師) 過去幾年到現在 2017 年,之所以會告訴學生,讀名校、有高學歷才有工作,並舉出人力銀行要求中階以上的工作,至少要大學學歷。表面上,他們沒有說謊,也沒有說錯,不少人力銀行若不要求大學學歷的工作,多數是很基層的工作。

推究原因,阿原認為
1.  大原因:老師受到制度與風氣的影響。高中以下,家長的主流價值,就是希望學生進知名的大學,而學校主管也因此,把升學當作是學校的目標。若學校把學生的考試成績與升學結果,跟績效,如獎勵或懲罰掛勾,就會提昇老師教育教學的扭曲度。

請參考教育部十二年國教之網頁 (也可以參考 教育基本法)


立基於九年國民教育,並以五大理念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一、理念                          
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是在九年國民教育的基礎上,採取五大理念。
(一)有教無類:高級中等教育階段是以全體15歲以上的國民為對象,不分種族、性別、階級、社經條件、地區等,教育機會一律均等。
(二)因材施教:面對不同智能、性向及興趣的學生,設置不同性質與類型的學校,透過不同的課程與分組教學方式施教。
(三)適性揚才:透過適性輔導,引導學生瞭解自我的性向與興趣,以及社會職場和就業結構的基本型態。
(四)多元進路: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性向及興趣,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進路,以便繼續升學或順利就業。
(五)優質銜接:高級中等教育一方面要與國民中學教育銜接,使其正常教學及五育均衡發展;另一方面也藉由高中職學校的均優質化,均衡城鄉教育資源,使全國都有優質的教育環境,使學生有能力繼續升學或進入職場就業,並能終身學習。

二、目標
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目標,係以國家、社會及學生個人多元角度之觀照,訂定總體目標與啟動準備階段具體目標,分述如下:
(一)總體目標
1.提升國民基本知能,培養現代公民素養。
2.強化國民基本能力,以厚植國家經濟競爭力。
3.促進教育機會均等,以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
4.充實高級中等學校資源,均衡區域與城鄉教育發展。
5.落實中學生性向探索與生涯輔導,引導多元適性升學或就業。
6.有效舒緩過度升學壓力,引導國中正常教學與五育均衡發展。
7.強化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機制,以確保國中學生基本素質。
(二)啟動準備階段具體目標(100年8月至103年7月)
1.就學率達99%以上。
2.免試入學率達75%以上。
3.就近入學率達95%以上。
4.全國優質高中職比率達80%以上。
5.落實國中適性輔導及學習成就評量機制。
6.普及宣導建立共識
(三)全面實施階段具體目標(103年8月至109年7月)
1.免試入學率達85%以上。
2.就近入學率達98%以上。
3.全國優質高中職比率達95%以上。

-----> 阿原請教大家,其理念或是目標,那一條有提到 "進好大學才有好工作" 這一項?
不能罵家長無知、不能罵社會風氣愚蠢 (阿原曾是這樣的價值觀,沒資格批評他人),只能說,多數人使用十八世紀的價值觀,是無法理解二十一世紀台灣十二年國教的價值。


2.  次要原因:部份老師的保守心態與見識不足 (阿原也是,才想要逐漸提昇自己的見識)。這裡要強調,不少老師其實很有見識,有行動力,也不喜歡現在這樣的制度及扭曲的價值觀,但是還是擋不過校長與家長的要求。


回到高等教育,在全國法規資料庫中,找出 大學法 ,其中第一條說明

大學以研究學術,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為宗旨
。大學應受學術自由之保障,並在法律規定範圍內,享有自治權。

老實說,看到第一條,阿原就流眼淚。沒關係,先擦乾眼淚,把文章寫完,回到今天的主題。某個程度上,高學歷失業,是全球性的問題 (不包括還在發展中的國家),不是台灣特有的,但不確定是國民素養有待改進?還是媒體跟網路資訊都只提膚淺的議題 (例如最近有位光頭男藝人可能中樂透的議題,可以看出少數民眾很容易被媒體主導的議題牽著走),這樣需要動腦去想的議題不易被多數國民所討論。

2016 及 2017 年,是少子化衝擊到大學的第一階段,其實國小、國中、高中都比大學提早受到衝擊。另一方面,知名大學的博士班招不到學生,這在數年前已經發生了。這方面,可以怪全球環境的改變,是非戰之罪,但是大學與研究所本身也有責任。請參考阿原另一篇文章
淺盤原觀點:台灣產業轉型失利,為何沒有人追究教育部及大學之責任?

相對起來,若大學與研究所是文論在協助就業或是有社會名望,都能有所表現,那學生自然會去選。只是可惜,不少 (不是全部) 大學老師把大學教職當作 job 而不是 career 來看待,想到的是工作、賺錢、退休金,自然表現出來的,就是執行 job 上的義務。相對來說,若是興趣、社會責任、熱情,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會不同。


總結

文章演繹的太廣,還是要收斂。如標題:

創新教學就像洗車打臘,對引擎需要大修的車子沒有幫助

至於引擎要怎麼修?阿原不知道,阿原只知道大環境只會指責大學生,這是非常不公平,這阿原要幫大學生講話。

而且這牽涉到全球趨勢、社會與經濟的典範轉移,不是台灣的問題,更不是阿原這種小人物的笨腦袋可以理解的。慢慢的,等阿原成長了,或是讀到新的觀點,會再來分享。

-------------------------------------
寫這類的文章,好處是記錄阿原的心情與成長,缺點是,把阿原低落的程度暴露在網路上。但是,就像部落格的目標之一,是記錄自己的成長,本站的目的不是提供優質正確高層次的文章,這點請讀者見諒。